刘彻十六岁那年,正月,景帝驾崩,刘彻即位。
十月,刘彻首创年号,名为“建元”。
刘彻年龄虽小,但志向远大,下诏举荐贤良之士,询问治国之道。
京都长安,金家染坊,东方朔和金瑶正在将染好的布晾晒在院子里。
五年前,金尧民一家从厌次县搬到长安,继续开设染坊,生意兴隆。
时至今日,东方朔已经二十二岁了,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金瑶与东方朔同岁,花容月貌,楚楚动人。
“大丈夫当冠冕执圭,显赫于世,岂能为贩夫走卒,埋没于蓬蒿之间呢!”东方朔感叹道。
“朔哥哥,你在说什么?”金瑶没有听懂东方朔的话,于是问道。
“如今新皇即位,正在招贤纳士。阿瑶,我想毛遂自荐,上书言事。”东方朔答道。
“这么说,朔哥哥是想做官喽?”金瑶没好气地问。
“怎么了,阿瑶,做官不好么?”东方朔微笑问道。
“就怕做了官,人会变坏。”金瑶小心地说道。
“阿瑶何出此言呢?”东方朔问道。
“我听邻家的王寡妇说,无官不贪,男人有了钱就会变坏。”金瑶说道。
“这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我当不会如此。”东方朔微笑道。
第二日,
东方朔向家人辞别,背着行囊,独自上路了。
未央宫内,刘彻坐在书案前,手里捧着博士董仲舒呈交的治国策论。
早在景帝时,董仲舒便已经做了博士,但郁郁不得志,只好授徒讲课,宣扬儒学。
此次刘彻颁布招贤令,董仲舒觉得机会来了,他在给刘彻的策论中说:
“道者,是由此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治国的工具。所以即使周文王已经逝世,他的子孙能享国数百岁,都是礼乐教化的功劳。”
“如今万民追逐利益,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不以教化作为堤防,就不能阻止。古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都以教化为要务。于是设立学校,教导万民仁、义、礼、知、信,风俗甚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桃花山刘家修仙传》《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北齐怪谈》【盘锦大有小说】《伪装大佬那些年》《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岁岁平安》《文明之万象王座》《长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