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藏宝图、口诀等等,这种东西在野心勃勃的寻宝者眼中是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的,什么是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再加上官史县志、民间传说里面有鼻子有眼的一番演义,那些似有似无的宝藏值得让有心一夜暴富的人拼死吃河豚滴,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记得张献忠的江口沉银宝藏么?民谚曰:“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认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果不其然,官方在后期的打捞过程中获得了海量的文物和财宝。
还有李自成藏宝,据传他出京时用大车六千余辆载金银财宝,湖南南部边陲莽山脚下的天塘村,几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着一句充满玄机的秘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听说这就是李闯王有命挣没命花的钱财,直到现在仍没有发掘出来,只要你能参透其中的门道,就能得到让你怀疑人生的财富,至于如何怀疑,你自行脑补。
“前漆布,后漆布,中间漆漆布”。这分明就是方腊宝藏的口诀喽,这个东西后世一直流传着,还有一个版本是:前七步,后七步,中间七七步。这个版本听着似乎比较靠谱些,但一样是狗吃粽子——不解。
第二天早晨,清虚的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雨,北风四起,枯枝黄叶被吹得遍地都是,显得更加湿冷肃杀。
杭州西郊“化人场”(火葬场),木雨和宋清可站在一个火塘前,尽管木雨对这老头没甚好感,但死者为大,哥俩规规矩矩地将老人的丧事办了,该花钱的地方一样不少,还请和尚念经超度(不知这礼道摩尼教徒认不认),将老人顺顺利利地请进了“骨瓮”中。
宋朝火葬比较常见,据顾炎武的《日知录》记:“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如杭州这种大城市里有专门的“化人场”,隋唐以来以火焚尸、骨灰瓮葬逐渐为民间信佛的汉人奉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宋时南方地少人多,火葬省钱省地,官府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立条贯,原不为禁”,明清后却是严令禁绝。
杭州宁海军和朱府的侍卫们正在挨家挨户搜人,这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让朱勔非常恼火。
唐雷陪周大龙回大本营去换套皮肤,也是避避风头,哥俩负责把魏文通魏老头送走,约定后天大家再一起去睦州青溪。
二人坐在大板车上手捧着灵牌和“骨瓮”往回走着,道路已是泥泞不堪,两人均无心情说话,
刚走了不久,转过一片树木,呼啦啦前面闪出一票人来,立在路当间儿,其中一人大声喊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我去,这是杭州城郊哎,哪儿来的响马劫道?真是大白天活见鬼了,这帮人是要钱不要命了么?
哥俩寻声看去,脑海中立马闪现出两个字——“丐帮”,只见这些人个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手持短棍,好歹你也拿个梭镖匕首什么的镇镇场子啊,拿木棍劫道是不是有些儿戏了,这是重罪啊,莫非是想钱想疯了,跨界作业,从乞讨改抢劫了?
那赶车的马夫自然是吓怂了,“嗷”的一嗓子翻下车,连滚带爬地窜进树林里。
哥俩也是站了起来,宋清可正准备下去活动活动筋骨,顺便解解气,小爷这心里正烦躁憋屈着呢。
孰料木雨用手按了按他,示意由他来解决,哥俩跳下马车,木雨从怀里掏出一沓钱引子,这些是货真价实的非山寨版,走向为首的那个中年“丐头”,按照丐帮行话应该称作“竿头”。
“今日家中办丧事,各位大郎行个方便。”木雨的江湖话中规中矩,乞丐嘛,就是要钱要饭的,能用钱解决的那都不叫事儿。
“就这点钱财想打发老子,真是狗眼看人低。”那个响马竿头却是嫌少,用手中所谓的“打狗棍”指着木雨,双眉紧皱,满脸狰狞的模样。
嘿,这真是给脸不要脸,宋清可顿时就不乐意了,要饭还嫌馒头黑,白吃枣还嫌核大,小爷来会会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93中文网【93zw.com】第一时间更新《博戏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