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腹岛》转载请注明来源:93中文网93zw.com
一条小鱼船,一对小夫妻,打鱼卖鱼,换回五谷杂粮及生活日用品。可以说,马吉祥的小渔船,正如当初他拥抱司马昭君说出来的那句话:有了你,我才有家。都说女人家,女人家,没有女人不成家。尽管两个人都有思乡情结,怎奈,回去顾忌太多。
司马昭君和马吉祥,一直是顺流而下。鸬鹚付出一窝又一窝,渔网坏了一片又一片。小渔船漏水了,马吉祥自己买回桐油加麻丝,拌上石灰膏,千锤百炼后,再填塞船上漏水缝隙。小渔船承载小夫妻的恩恩爱爱,更承载人类世代繁衍。
从大小姐跌落至良家妇女,司马昭君不知不觉完成贵族到平庸的蜕变。糠罗跳到米罗,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期盼。都说白鸽子拣亮处飞,司马昭君这只白鸽,与众不同之处,即是从米罗跳到糠罗里。从富贵走向贫穷,尽往别人不敢去的黑暗地方钻。
她们俩的婚姻,没有司马涂暾老爷临终前对徐妈交代的那样,大操大办。嫁一个书香门第,才算是配得上他司马涂暾的女儿。唉,估计司马涂暾老爷如果知道自己女儿落得如此不堪,不被气死,也得气出病来。
小茴香,更不希望司马昭君,嫁给像马吉祥这样的普普通通家庭了。在小茴香眼里,马吉祥他们一家人,不过是小茴香想利用便利用的一介草莽。虽然她听说,司马昭君和小秋菊随船丢失。
因为有马吉祥和小秋菊的陪伴,小茴香在李贵向她汇报,经过多天寻找无果时,她的感觉,始终都认为司马昭君待在某个地方。至少,她的第六感观告诉她,她姑娘说不定和自己一样,故意躲着世人。
人的感觉器官就是这么奇妙,不单单是小茴香有这种想法。佣人徐妈和她男人郝来福,也认为大小姐肯定待在某一个地方。他们的这种判断,结果在小秋菊跋山涉水摸回家时,得到证实。
那是因为,小秋菊推走大小姐和马吉祥待的小渔船之后,专门往有人居住的地方跑。二十多岁的大姑娘,长得水灵灵的,走到哪,都有人喜欢不是。不能说是小秋菊招蜂惹蝶,而是那些看着小秋菊一个人孤苦伶仃独自旅行的人,对她想入非非的人家大有人在。
小秋菊是谁呀?四五岁就离开父母,前往京城与司马昭君为伴。吃的是大户人家的饭,住的是大户人家的房。睁开眼,之乎者也;闭上眼,阿谀奉承!在一位三品大员的府上作陪伴,小秋菊从目不识丁开始,到咬文嚼字。
再到耳濡目染,见多识广。大小姐闺房的琴棋书画,到书架上笔墨纸砚,汗牛充栋。小秋菊读书也陪,吃饭也陪,习武同样的陪伴......。
总之,大小姐司马昭君做什么,小秋菊必须跟着做什么。不过,池州一别,却不是司马昭君心愿,纯净是小秋菊一个人自作主张。也许,是因为司马昭君和她从小形影不离。到了两个人该出嫁的年龄,大小姐却撇开她一个人独享。
秋菊不习惯了,所以才下决心选择离开。
说来也巧,小秋菊远远望去,离江边不远的地方,有一街市。她沿着江堤,走在菡萏遮盖的水面,荷花盛开的池塘。大老远望去,一排排土墙木屋,烟窗矗立。炊烟升起的地方,定是人间烟火气盛浓。
果不其然,小秋菊不愧为从京城长大的人。越是人多的地方,她越发想象力丰富,判断力极其准确。走在大街上,人们对她的穿戴也并不陌生。大户人家千金大小姐,都是绫罗绸缎。小秋菊虽然是丫鬟身份,可是,从她的打扮干净的外表,人们不难看出,小秋菊戴在耳朵上的金耳环,以及戴在手腕上的银钏,无人吸引人们向她投以羡慕的目光。
她见人就问,得出此地为池州大街。问及安居离池州有多远,人们推托其词,没有人告诉她。凭她随司马昭君的车队,从京城返回安居的时间判断。走了三个月的行程,才到安居。小舢板一天一夜顺流而下的行程,如果步行丈量,也不会超过从京城回安居的距离。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小秋菊想过自己步行回京城以东的老家,远远超过回安居的路程。择优选择,回安居似乎对自己更为有利。所以,她来到典当行,拿出自己的银钏和金耳环作为典当。
三品大员太太用的首饰,典当行老板一看就知道来人身份。他望一望小秋菊,一脸富态像。便忍不住问道:“看姑娘眉目清秀,举止大雅,莫非是京城来客?”
典当行老板眼力不错,只不过她认错人了。东西来自京城不假,但戴东西的人,却不是京城土生土长,是个小丫鬟。小秋菊点点头,她知道为人只说三分话,留住七分保自身的道理。
于是,小秋菊假装一副假小子的桀骜不驯的、叛逆的大家闺秀样子。指着典当行老板说:“呵呵,算你有眼力。我乃京城三品大员司马涂暾的闺女,司马昭君是也。路过此地,囊中羞涩。初来乍到,人地两疏,还望老板,休得见笑哦!”
小秋菊怀才不露啊!司马昭君不在场,要不然她知道小秋菊离开她,会如此这般忽悠人,还真滴是她司马昭君所不及。有可能,小秋菊平时和司马昭君在一起,自己到处成全她,是看在主仆的关系上。
自己,不敢临场发挥发表意见,是害怕抢了大小姐风头。真的让她一个人独当一面,或许,小秋菊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说不定比司马昭君要强得多。一个人,只要平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包括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遭遇突发情况下,将会如履平地,得心应手。使自己在灾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平时不烧香,是抱佛脚,是国人家训。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危机感。未雨绸缪,夯实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基础,遇事才能不惊。小秋菊之所以能在极端情况下,直道找到典当行将自己金银首饰当掉,不但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华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3中文网93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