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大家对于陛下病危还有一点怀疑,那么杨涟进宫则完全打消了这种念想。
进宫前,杨涟查京营虽然仔细,但是大多给机会补上田地钱财军户,进宫之后,则是堪称严苛!
只要查实,立刻就是一封题本奏上,刘一燝批注,魏忠贤打钩盖印,早上查出来,晚上就可以准备回乡了。
其中刘一燝早早地清理了自己家的军户,魏忠贤则是大权刚刚在握,还来不及搞这些事情,两人自然也对查京营的行为没什么意见。
在这样严厉的纠察行为之下,一应占用军户军屯的官员简直闻风丧胆,总共十个团营,完全能够达到杨涟还没有去,分任的监军参将就把一应簿籍拿过来坦白从宽了。
这样的高压下,张维贤府上的拜访者也越来越多,只是英国公很明显已经是不敢再会见了,就连偶尔回家也是半夜才到,清晨就走。
他那天和杨涟一起进的宫,同样也听见了朱由校那一句“朕本以为能重现先皇祖与张太岳旧事,可惜,可惜,朕要和先皇考一样,弃卿而去了”。
自打那之后,杨涟便发了疯一样的查,似乎就是想要在朱由校临终前,能够给他一个结果。
自那一日会见过后,举荐宗室的圣旨迅速便发到了除辽东以外全国各地,各地藩王的态度都是质疑和等待。
除了极少数的傻子直接开始准备把孩子往京城里送以外,很多藩王都扪心自问。
凭什么?
你说你要死就死了?我们就得花着银两把孩子都送进去?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不就是质子吗?
其中尤以秦王朱存机和福王朱常洵不以为意,大家都觉得,这怎么可能呢?
其间秦王,蜀王,福王还纷纷有信件往来,言语间都是充满了对京城的不信任,以为这不过是一种削藩的把戏罢了。
不过私底下,几位王爷谁也不落人后,纷纷派心腹去京城找部堂高官打探消息。
即便心里再不相信,人终究会有一丁点幻想。
万一呢?
而这种幻想很快便演变成了现实!
朱由校在圣旨传天下之后没多久,便立刻册封朱由检为信王,并且将其就藩地定在荆楚富庶的地段,勒令待册封太子以后迅速就藩。
大家都知道,朱由校这是在保自己的弟弟。
新君即位,到时候朱由检没有身份,就会被一些投机者绑架去和新君打擂台,可是朱由校亲自给他封王就藩,这样到时候谁也不能再投资朱由检了。
如果说这也只是让大家相信了个七七八八,那各部高官的回信以及靖江王的幼子,则让大家相信了个十成十。
无论哪个主官,回复都是情况属实,而靖江王幼子则是在被询问的时候,刚要说皇宫里的人病得很重,就被靖江王的长史给捂住了嘴巴。
消息一出,整个大明都沸腾了!
各个藩王不要命了一般地把人往京城送,有送自己弟弟的,有送自己儿子的,有的甚至上书要自己赶过去的,只要辈分合适,没一个人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同时,随着左光斗监督天下藩王的御史纷纷赶到各个封地,一时间,藩王封地的百姓感觉生活无比自在。
往日里横冲直撞的“朱”们全不见了,地税还给进行了一定的减免,有的表演欲强的藩王,还亲自来施粥,以让御史记录自己的贤名。
而人多的地方,难免会有江湖。
最初是谁先往自己家里报信的已经不清楚了,只是福王朱常洵突然有一天收到自己儿子朱由崧的信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93中文网【93zw.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明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