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使用的这种新武器,有个非常牛逼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当然,这并非原版,而是朱文正改造过的。
原版的“火龙出水”,神乎其神,简直就是人造鱼雷。
它最早见于明代焦玉《火龙经》及茅元仪《武备志》两部军事著作。
据文中记载,火龙出水的主体为5尺长的毛竹一节,前后用木头分别雕成龙头和龙尾。
龙腹内装神机箭数枝,龙头及龙尾下每侧安装半斤重火药筒一个,总计四个,为飞行提供动力。
战时离水三四尺点燃火药筒,可在水面上飞出二三里远,当筒内火药燃放完毕之时,龙腹内火箭即可飞出,焚烧敌船。
这是一个非常玄乎的设计,现代科学家曾依据描述仿制,并用电脑多次模拟,但无论怎么做,这玩意都不具备实用价值。
因为四个火药筒,根本就无法保证飞行稳定性,龙头龙尾的造型,也不符合空气动力学,无端制造阻力,更不用说,里面还有可以飞出的火箭?
不要说以古代的技术条件,就算是现代工艺造个这玩意,想要达到书中效果,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火龙出水”真这么好用,为何明军从未见实际装备,就连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舟师篇里,也从未记载过这玩意。
说到底,这很可能只是古人臆想出的试验品。
但朱文正将其做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去掉华而不实的龙头龙尾,去掉不可思议的内置火箭,取而代之的是,在里面装填大量火药。
发射方式也不是扔在水上充当鱼雷,而是捆在船两侧充当火箭助推。
如此一来,简单明了,大功告成!
只见七条火船,带起一阵疾风,势不可挡的冲入汉军阵营,瞬间就点起一片火海。
汉军全是高大楼船,平时看起来有多拉风,现在烧起来就有多火爆!
只见大火燃起数丈之高,几乎直冲云霄,“噼啪”声络绎不绝,响彻鄱阳湖面,汉军战船被铁索连环,一船起火,连接成片,延绵数十里,几乎全是熊熊燃烧的火光,远远看去,仿佛整个天地都在燃烧。
一个个汉军士兵化作赤红的火球,在战船上四处奔嚎,不断有人在绝望下,穿着铁甲跳入湖中,宁可被水淹死,也不愿活活烧死。
鄱阳湖上浮尸遍地,肉焦尸糊之味充鼻灌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