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单挑山本特工队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93中文网93zw.com
“张二虎,这个就是你琢磨出来的班、组进攻战术?”
在观摩了四营一连的战术训练后,李云龙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战术的厉害之处,如果可行,他打算在全团推广。
张二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不仅要向团长和政委演示班、组进攻战术,还要演示环形土木防御工事的修筑和应用,展示环形工事的威力。
这套班、组进攻战术是后世四野大名鼎鼎的“三三制战术”的升级版,他给它起名为“三四制战术”即菱形战术。
“三三制战术”也是以班为基本的作战单位,一个班9人。
一个9人制的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三个小队梯次配置。
三个小组组成一个班,三个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拉成一道散兵线,一个27人排可以轻易控制500米以上的攻击面。
而张二虎采用的菱形战术,将一个班的人数增加到13人,菱形是所有几何形状中最富有变化的形状,运动中他可以轻易的演变成多个形状。
形状的变化必定会带来战术的变化,使班组的进攻战术更具有灵活性。
从数学上来看,一个菱形是可以平分成两个三角形的,而人数上仅仅只是多了4人,这让进攻的班组力量更加厚实。
具体的应用是在“三三制战术”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个4人的机枪小组,拖在倒三角队形的后面,将三角队形补成一个菱形。
这样的队形比单纯的倒三角队形更有厚度。
这个小组包括班长和3名机枪组成员,前面三个小组由副班长和两名小组长分别带队。
机枪小组为整个班组队形的核心,进可攻退可守,一个班就可以控制200米的正面战线。
一个排,三个这样的班组可以轻松覆盖800米以上的战线,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兵力兵器优势,同时又可以减少进攻中被敌炮火杀伤。
张二虎边对着演练边讲解,很形象地向两位领导展示了菱形战术的威力。
“二虎,你们全营所有的班级都掌握了这套战术?”
赵刚作为抗大毕业生自然是了解过一些倒三角战术的,这个战术对班组的配合要求非常的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发挥出威力。
八路军经常在作战和反扫荡中,很少有部队能抽出大量的时间来专门训练班组战术。
“报告政委,全营36个步兵班和3个侦察班,你们可以随机抽取!”
张二虎大声地回答道。
“那就二连7班、8班、三连11班,7班、8班负责攻,11班守。”
李云龙自然也不会跟张二虎客套,直接就点起了将。
首先是三连11班上场,进入了事先挖好的三横三纵环形工事。
然后就是二连7班、8班进入到500米的出发阵地。
这个年代还没有训练用弹,所以只能演练单纯的队形。
在班、组长的哨声和手势的指挥下,7班、8班很快就在运动中构筑出两个菱形进攻群,覆盖了500米的进攻正面。
战术动作非常的娴熟,班组之间的配合非常的熟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阿牛哥的蓝白情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3中文网93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