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中文网
  1. 93中文网
  2. 其他小说
  3. 农民心愿: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4. 第6章 包产到户引发大争论
设置

第6章 包产到户引发大争论

郑明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3中文网93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6章包产到户引发大争论

1979年3月,神州大地,春暖花开。

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各地农村也开始焕发了生机。受到鼓舞的农民纷纷要包产到组,甚至有的地方也要偷偷搞“包产到户”。

然而,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件令广大农民不安的事情发生了。

3月15日,《人民日报》在通常刊登社论的显要位置,破例发表了一封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读者来信。该信作者是甘肃省档案局干部张浩。

在这封来信中,张浩说他回故乡河南洛阳地区探亲,听说和看到了不少县社,已经、正在酝酿将要“包产到户”,对此忧心冲忡。

张浩还写道:

轻易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是脱离群众,不得人心的,并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对搞农业机械化也是不利的。

《人民日报》在刊登张浩来信的同时,还发表了重要的编者按,推荐了这封信,并在头版刊登《纠正作业组为核算单位的错误做法》的文章。

文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国家农委主要负责人当即批示:

人民公社大方向不能转,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不能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其最重要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和编者按作为头条消息播出。

由此,很快在全国形成一股巨大地冲击波。

首先引起反应的是张浩的故乡河南洛阳。

在洛阳,当时老实的农民,原来很希望搞好责任制,一听广播往地里送的粪也不送了……

还有的人乘机造谣,一时间,农村的干部和广大农民人心惶惶。

3月18日至20日,为了制止这种混乱局面,洛阳地委召开了县、市委第一书记会议。

在会上,大家议论纷纷。

洛阳地区干部胡兆祥在讨论张浩信时,非常气愤,还当场作打油诗一首:

张浩不写好文章,一瓢冷水泼洛阳。

这首诗代表了不少干部群众的思想,一时流传很广。

洛阳的包产到组又受到如此大的批评,对于实行包产到户等各种责任制的安徽、四川来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的影响更具有爆炸性。

因为信中指责“包产到组”犯了方向性原则错误,必须加以纠偏。而安徽、四川的许多地方早已突破包产到组的界限,搞起了包产到户,比河南走得更远。

于是,安徽一下子波涛汹涌,人心惶惶。在全县推行“大包干”,并在小岗等社队出现了包产到户的凤阳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在小岗包产到户出现不久,小岗就受到公社党委的严厉批评,强令纠正。

当时,公社书记张明楼起初还有点不相信。为了证实这消息,他把严俊昌、严宏昌叫到公社,见他俩矢口否认,没有问出什么,只好作罢。

又过了几天,小岗生产队分开单干的消息再次传到公社,这次张明楼重视起来了。但是,张明楼未动声色,通过“明察暗访”,收集证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相关小说推荐


回到顶部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