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转载请注明来源:93中文网93zw.com
白起
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剧烈动荡的时代,在那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岁月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郡(今陕西眉县)人,在其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了秦国兼并魏、韩、赵、楚等国的几十次大小战斗,并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秦国争城70余座,扩地数千里,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攻韩魏,初露锋芒白起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社会剧烈动荡,群雄争霸不休,人们崇拜的英雄,自然是那些驰骋沙场,能征善战的大将军。白起的父亲曾经随秦军四处征战,建立过不少战功。自从有了儿子,他便给儿子起名为“起”,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像战国名将吴起那样所向披靡,屡立战功。为此,他经常向白起讲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尤其爱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的故事。当白起刚刚成年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进军营,使他从小就受到军旅的熏陶。白起不负父望,从小就酷爱军事,加上他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喜欢研究各家兵法,又长期生活在军旅之中,既有军事理论,又具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军事这门艺术,成了一位用兵如神的杰出将领。
公元前294年,秦昭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统率秦军进攻韩国。白起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展示自己军事才华的机会,精心策划,突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使魏国受到直接威胁。捷报传回秦国,秦昭王大喜,下令嘉奖白起。此后不久,经丞相魏冉推荐,昭王又命白起为将,带兵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山下。
当时,韩魏联军将多兵广,而秦军还不及他们一半。但韩魏联军同床异梦,互相推诿,都想把对方推到前面迎战秦军,而自己退居后面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白起抓住敌军的心理,先设疑兵麻痹韩军,然后出其不意以精锐猛攻魏军,魏军大败,韩军自然也不战自溃。白起乘胜追击,杀敌24万,血流成河,还俘虏了魏将公孙喜,攻陷五个城池。白起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仗。战斗结束,白起因功官至国尉。伊阙之战,是韩魏两国遭到最大损失的一次战役。
韩、魏地靠秦国,是秦国“蚕食”的首要目标。所以,在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秦国又向韩、魏发动了进攻。这次秦昭王仍派白起为将,攻下了魏的垣(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由于白起屡建奇功,被秦昭王提升为大良造(战国时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也是尊贵的爵位)。第二年,白起率军攻占了韩国的宛(今河南南阳)。宛是中原的重镇,是重要的产铁基地,又是冶铁业中心。与此同时,秦国另一支由司马错率领的军队也占领了韩国另一炼铁基地邓(今河南孟县西)。宛、邓的夺取,对秦国有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尤其增强了秦国的兵器制造工业,为秦之后吞灭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秦昭王十七年(公元前290),韩、魏两国在秦国大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深感不是强秦的对手,遂被迫向秦割让土地以求苟安。在得到秦国应诺之后,韩国割让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黄河以北地区)200里地给秦,魏割让河东400里地给秦。韩、魏割地求和,并不能满足秦国的雄心,自然不可能阻止秦国向外扩张。
秦昭王十八年(前289),白起再次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魏国,势如摧枯拉朽,连下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等61城,使魏国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萧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3中文网93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