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中文网
  1. 93中文网
  2. 其他小说
  3.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
  4. 87.美军入侵巴拿马掀起的外交风云
设置

87.美军入侵巴拿马掀起的外交风云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3中文网93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87.美军入侵巴拿马掀起的外交风云

1989年12月20日,美国悍然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巴拿马,逮捕了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并把他押往美国进行审判。

巴拿马,这个只有200万人口,面积不足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顷刻间,便陷入到战乱之中……

美国同巴拿马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连结着这一利益关系的纽带便是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原是大哥伦比亚联邦的一部分。1903年,巴拿马脱离大哥伦比亚联邦,获得独立。同年10月18日,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海—布诺—瓦里亚条约,美国以支付1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得单独开凿运河的权力和对宽16.1公里的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年8月15日首次通航。运河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地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意义。

根据条约规定,运河区由美国任命总督,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驻有美国部队1.3万人,建有一个美军军事基地,设有美国南方司令部。

在美军军事基地中,霍华德基地是美国在拉美最大的空军基地,可以控制西半球的一切空中行动。谢尔曼堡基地是美国最重要的丛林战训练中心,卡莱塔岛基地是世界上唯一能以300千赫低频率传递电信的中心,可同游弋在两洋的任何核潜艇和常规潜艇保持电讯联络。巴拿马运河区是美国本土以外西半球最重要的军事和情报中心。

长期以来,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回主权,一直不懈地进行斗争。

1968年10月,托里霍斯通过政变成了巴拿马的实权派人物。他上台后,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自任军队司令统管军政大权。托里霍斯推行的是一条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巴拿马和美国终于在1977年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新条约规定,运河管理由两国雇员组成的运河管理委员会负责,原运河区的司法、海关、邮局等交由巴拿马管辖。新条约还规定,从1990年1月1日开始,由巴拿马人担任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美国人改任副主任。

新条约的实施,使美国认识到它更需要一个便于驾驭的巴拿马政府。然而,1986年登上巴拿马政治舞台的诺列加却使美国深感头疼。

诺列加于1934年出生在巴拿马一个生活艰辛的家庭。他9岁丧母,住过孤儿院。但是他在读书的时候,就立志要当巴拿马的总统。高中毕业以后,诺列加到秘鲁的乔里约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获得了准尉军衔。1968年,托里霍斯发动政变时,诺列加是北部同哥斯达黎加交界的奇里基军事基地的负责人,他支持了托里霍斯的政变,很得托里霍斯的信任。从此,诺列加青云直上,成为巴拿马情报部门的头号人物,并且同美国中央情报局过往甚密。

1981年,托里霍斯因飞机失事去世,诺列加开始掌管军政大权。1983年,诺列加成为仅次于巴里德斯的第二号人物。但1984年他却支持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巴勒斯,使巴勒斯赢得了大选的胜利。然而当巴勒斯一年后答应调查反对党领袖斯巴德福勒被谋杀的原因时,他便被赶下了台。

在这一系列的暴力事件中,诺列加不断地得到升迁。他终于登上了巴拿马总统的宝座。

诺列加上台后,积极主张收回运河主权,实现民主独立,摆脱美国的干涉和控制。这使美国甚感愤怒。美国可以坐视诺列加的一切所做所为,但决不允许他在运河上无视美国的利益。因此,布什政府决定寻找时机,推翻诺列加政权。

1987年6月6日,巴拿马已故的总统托里霍斯的表弟、前国防军参谋长迪亚斯上校突然向公众披露了大量涉及巴拿马政府的内幕新闻,其中不少事件直接牵连到诺列加。迪亚斯说,军队高层曾经策划操纵了1984年的大选,诺列加本人曾亲自参与其事,结果使实际在大选中获胜的反对党领袖阿努尔福落选。他还说,诺列加对前卫生部副部长、反对派人士斯帕达福拉被杀害一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迪亚斯在托里霍斯执政期间,是托里霍斯的主要助手之一,1983年升为参谋长,成为巴拿马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身处权力中心长达10年之久。他的话,立即在国内国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巴拿马当局指责他“背叛”了政府;美国报刊则开始登载诺列加参与“贩毒”和“走私武器”的材料。1988年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两个联邦大陪审团,以“贩毒和走私”罪对诺列加提出起诉,得到白宫和美国国务院的支持。

这次事件以后,美国就更加下决心要除掉诺列加。从此美巴之间的矛盾也更加激化。对此,诺列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他的统治地位。

首先是清除异己,净化忠于自己的军政集团。诺列加首先对他的国防部进行改组,更换了由22人组成的参谋部成员中的13个,成立了一个由19名青年军人组成的军事战略委员会,负责确定军队的政治方向。1987年11月,他又再次改组参谋部,把两名上校和一名中校清除。陆续将5名支持者从少校提升至上校。与此同时,他还把只有8000人的国民警卫队扩大到15万人的国防军。还组织了准军事组织和民兵。除此之外,还组织政治军事学习班,向学员们灌输“民族主义意识”,以便牢牢地掌握中下层军官,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其次抓住运河问题大作文章,标明自己是一个民族英雄。

运河虽然地处巴拿马,但由于美国拥有运河主权,它一直是运河的主要用户和受益者。每年运河总收入约3亿多美元,绝大部分为美国所得,巴拿马只能拿到很少的零头。在美国拥有的运河区内,巴拿马人是不许入内的,运河区成了美国的“国中之国”。这一切使巴拿马人感到非常的不公平。诺列加利用巴拿马人的这种不平衡心理,大力提倡民族意识,极力主张恢复对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以此促进民族独立,摆脱掉美国人对巴拿马的控制。他的这一主张,在巴拿马深受欢迎,赢得了巴拿马人的尊敬,被人誉为民族英雄。同时,也使他统治基础得到了加强。

除此之外,诺列加还积极同古巴、尼加拉瓜和利比亚等国加强联系,互为依靠,形成反美大同盟。

尽管诺列加采取一系列措施,然而,在美国的参与和支持下,巴拿马国内还是不断地发生各种颠覆政府的活动。

1988年2月,在美国司法部门指控诺列加的时候,由诺列加扶植的总统德尔瓦列突然倒戈,宣布解除诺列加的国防军司令职务。美国立即表示“无保留地支持巴拿马的文人立宪政权”。但是,由于德尔瓦列孤掌难鸣,诺列加的职务没有被解除,他自己反倒遭到了废黜。随后3月16日,警察司令西亚斯上校和一批军官发动兵变,他们冲进了诺列加的国防军司令部,要求诺列加辞职。但很快就被诺列加挫败。

美国并没有因此罢手。它把希望又寄托在1989年5月7日举行的巴拿马大选上。

对于5月的大选,诺列加也是寄以厚望的。因为执政党如果在大选中获胜的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执政,并可以说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在大选时,他特意邀请了美国前总统卡特前来观察和监督。

大选主要是在支持诺列加的民族解放联盟候选人杜克和公民反对派民主联盟的恩达拉之间进行的。结果恩达拉赢得了75%的选票,这使诺列加深感意外。因此,他以大选中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为由,废除了大选结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相关小说推荐


回到顶部
设置